2022年10月19日(周三)下午两点,由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的淮阴工学院江淮学术论坛暨水杉林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在奥体名都会议室B厅进行。受我院彭宁波副教授的邀请,主讲人王逢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会上做了《从救治到管养--理念变迁与技术融合中的岩土文物保护》为主题的报告。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亚东、院长董云及学院部分师生现场参加了报告会,其他师生在学院报告厅分会场线上参加,本次报告会由董云教授主持。
王逢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现任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石窟寺文物保护技术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甘肃省岩土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科技专家库及甘肃省科技专家库与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改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国家文物局首批科技创新优青计划人才,中国中铁科技创新人才,中施企协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长期从事岩土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先后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合著《中国石窟岩体病害治理技术》一书,获得专利12项。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主持承担省级与行业级重点课题10余项。目前正在主持承担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课题项目“川渝地区露天石质文物浅表部岩体劣化动态评估方法及技术示范研究”,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省典型石窟岩体力学特性及开裂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完成石窟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保护加固工程勘察设计项目30余项,工作期间多次获得省部级、行业级嘉奖表彰。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一等奖。主持完成的重点课题“古建筑与古遗址修复补强材料及加固技术应用研究”“适用于砂岩石窟文化遗产修复加固的偏高岭土基复合胶凝材料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柏孜克里克石窟抢险加固一期、二期工程分别获得国家文物局“201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奖和“2013年度十佳文物维修工程”奖。“广西兴安县灵渠渗水治理及环境整治工程勘察设计”获得甘肃省2015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和2015年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西北地区生土文物建筑耐久性加固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古建筑与古遗址修复补强材料及加固技术应用研究”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
报告会上,王逢睿结合自己从事岩土文物保护的工作经验,首先介绍了岩土文物建筑与遗址存量丰富、价值突出,面临风险多、保护难度大,以石窟寺为例阐述了岩土文物建筑保护面临的多元化风险,岩土文物保护迫在眉睫;接着王总从文物保护的价值观、方法论、创新点三个方面介绍了理念变迁与技术融合中的文物保护,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科学体系构建和文物价值评估与保护理念演变;针对保护理念与工程技术的匹配这一文物保护技术工作难题,提出了岩土文物保护技术要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将最新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成功的文物保护案例向大家作了介绍,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逐步从抢救式专项病害救治转变为管养式综合保护,使文物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让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一代代传承不息,引发在场听众的共鸣;随后王总以乐山大佛胸腹部和头部修复为例介绍了文物保护在特殊应用场景下的技术路径选择,并详细介绍了中铁文保团队多年来基于预防性保护理念的岩土文物保护技术体系的构建;最后王总借用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的一句话“把工作当做学问做,把问题当做课题解”结束了本次报告,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遗产,参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