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21日,建筑工程学院与中铁文保科创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团队赴四川省乐山市,正式开展乐山大佛腿部区域保护修缮项目前期勘察和试验研究项目。此次合作标志着校企双方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迈入新阶段,也为我国大型露天石质文物科学保护提供了创新实践范例。

聚焦千年大佛科技赋能文物保护
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其腿部区域因长期受风雨侵蚀、地质活动及微生物滋生等因素影响,存在表层风化、裂隙渗水等隐患,保护修缮工作迫在眉睫。本次项目以“最小干预、科学修复”为原则,联合团队通过三维扫描、地质雷达、微钻阻尼、红外热成像、微波水分监测等技术手段,对腿部区域进行全方位“体检”,精准评估病害成因及发展趋势。同时,团队采集了现场岩样、微生物样本,进一步将在实验室开展加固材料耐久性、修复工艺适配性等关键试验,为后续制定系统性修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校企协同育人实践锤炼专业能力
建筑工程学院依托其在岩土工程、绿色建材、智慧监测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与中铁文保科创有限公司的文物保护工程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共同搭建“理论+实践”双导师制培养平台。参与本项目研究生全程介入现场勘察、数据建模、实验分析等环节,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文物保护复杂性的认知。通过参与国家重点文保项目,学生不仅能掌握前沿技术,更将传承“工匠精神”,成长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合作模式守护文化根脉
中铁文保科创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科技+文化”战略的生动实践:“我们引入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乐山大佛健康监测数据库,力求实现精细化的预防性保护。”校企联合攻关既服务国家文化传承重大需求,也为学科建设注入新动能,未来将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
目前,项目团队已完成第一阶段现场数据采集工作,预计年内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此次合作不仅为乐山大佛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也为高校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共育专业人才树立了标杆。